唐朝初年至清代,中國為什么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明明已經有活字印刷了啊?

4年前 (2021-07-15)閱讀990回復0
威海印刷廠
威海印刷廠
  • 管理員
  • 發消息
  • 注冊排名951
  • 經驗值85
  • 級別管理員
  • 主題17
  • 回復0
樓主
印刷廠直印加工●彩頁1000張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產品印刷報價?聯系電話:138-1621-1622(微信同號)

感謝邀請雕刻印刷,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雕版印刷術發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開始普遍使用雕刻印刷。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而且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事,也僅見于沈括《夢溪筆談》技藝門的記載。

雖然活字印刷發明于宋代,但宋代卻是雕版印刷的黃金年代雕刻印刷。那時候,雕版印刷的書籍規模不僅巨大,種類也非常繁多,涉及文、史、醫學、法律、地理、建筑、農林、佛教,由于雕版印刷的成熟,很多名人龢文人也都選擇用雕版印刷自己的作品。

至于為什么活字印刷一直無法取代雕版印刷,這個問題本來應該分兩頭說,但在這里,我就不去詳細說雕版印刷的好處了,單就來說說活字印刷的劣勢吧,只要說清楚了它的不足,就能明白它之所以無法取代雕版印刷的原因了雕刻印刷。

第一個不足就是工序繁瑣,且極容易出錯雕刻印刷。據金簡《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的記載,活字印刷術的工序計有:擺書、墊版、校對、印刷、歸類、逐日輪轉。如此多的工序,只要一個環節出錯,那么最后印刷出來的東西就會作廢。

另外,據《夢溪筆談》、《造活字印書法》等相關資料記載,活字的制作通常分為手工雕刻龢以子模鑄字兩種,而我國歷史上在經常使用的泥活字、木活字和銅活字等都為手工雕刻雕刻印刷。這個方式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既費人力又費時間。還有,手工雕刻除了效率低,且易造成各字大小不均筆畫粗細不以、排字行距歪斜不整齊,甚至出現單字橫置、倒置的情況。《水經注》序注云:昨夜江南所進之書有《鵑冠子》,即活字版,字體不工且多訛謬。

漢字的特殊形態是延緩活字印刷術推廣的另一原因雕刻印刷。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方塊體系信息量龐大,數量很多,一副活字要滿足排版的需要,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幾萬個活字。這樣大的數量,制作工程是相當繁復的。福建林春棋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耗去白銀二十多萬兩,到道光二十六年刻成大小楷體銅活字四十多萬個。其間人力物力的投入可想而知。

歐洲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體系來說,僅需要制作數十種字母、字符的活字,便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排版工作雕刻印刷。這種差距使得以漢字為載體的信息傳輸速度要比以拼音文字為載體的信息傳輸速度低出許多,客觀上延緩了活字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

?即使清朝活字印刷的書籍有所增加,但仍未取代雕版印書成為主流雕刻印刷。據《中國活字印刷簡史》,現存的明清時代活字版叢書20多種,雕版書籍卻是數以萬計。 活字印刷術經歷整整六七個世紀的發展,從未取代雕版印刷術。如果不是外國人“慧眼獨具”,中國人根本不覺得重要。

0
0
收藏0
回帖

唐朝初年至清代,中國為什么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明明已經有活字印刷了啊? 期待您的回復!

取消
載入表情清單……
載入顏色清單……
插入網絡圖片

取消確定

圖片上傳中
編輯器信息
提示信息